有朋友為了電子書的重要性跟我爭得面紅耳赤,害我哭笑不得。這種事有必要那麼認真嗎?誰愛用哪種形式閱讀,都是個人自由。不過若真問我的想法,我只能說不管誰認為電子書有多好,至少我是盡量不看電子書的。
猶記得當年電子書問世的時候,出版界如臨大敵,很怕市場就此被瓜分掉一大半(這種陳年往事都還一清二楚,可見我在這行也混夠久了)。但這些年下來,實體書市場的確不再蓬勃,重慶南路上的書店也一家一家關閉或轉型,但電子書依舊沒有揚眉吐氣──為什麼?
我沒有深入研究別人的看法。以我自己而言,電子書缺少了「感覺」,所以不太會列入考慮。那,「感覺」指的又是什麼?
1.觸覺:實體書有不同的大小、紙質、光澤度、重量,某些甚至分為精裝本與平裝本,拿在手上的感覺就不同了,而且讀書時還會用到整隻手翻閱。電子書使用3C產品閱讀,頂多就是封面和內頁與實體書相同,但拿在手上都是同一種感覺,閱讀時也只要「一指神功」就解決了。(跟滑手機有什麼不一樣?)
2.嗅覺:每本書有不同的氣味,新書和放了多年的舊書味道也不一樣。
3.存在感:實體書是需要空間存放的物質,我們會記得哪一本書大概擺在哪裡,而且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放、怎麼保存,不必按任何條件排序,甚至看到一半可以先中斷、夾張書籤做記號下次再看。電子書得靠3C產品本身的設計,才能找到哪一本書放在何處,而且就算這次沒看完,下次還是要重新打開檔案、從第一頁找章節再閱讀。
感覺重要嗎?至少對我而言很重要,因為那是很多故事的連結點,可以帶給我回憶。例如我在書店買下一本書時,會記得當時看中的除了內容以外,可能還包括封面設計、重量、排版等因素;而且能聯想到我去的是哪一家書店、當天是特別去逛還是順路經過、跟誰在一起。又或者我當初因為特價才在網路書店下單,結果拿到書時才發現這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樣。或是書籍買回家後,可能讀到一半就因為某種原因先停了,所以夾張書籤下次再看;之後重拾書籍閱讀、看到書籤,便能回想當時的經過......當然不能說閱讀電子書就沒有故事與記憶,但跟實體書比起來,因為少了好幾種感覺,所以連結點肯定也少了許多!
好,說了這麼多,那實體書跟電子書到底哪一個好?
我的答案是:看你的需求在哪裡。我有朋友看書是只看內容、其他條件都不在乎,所以電子書最符合他的需求,還不必為了把書放哪裡傷腦筋。但身邊有更多人像我一樣,3C產品只是拿來聊天上臉書或處理工作使用,所以閱讀時還是選擇看實體書。以我個人而言,工作上就已經要看好久的電腦了,出門收訊息時手機也是滑個不停。看個書還要繼續碰電腦平板手機,不累嗎?
除非一本書的內容我很想看,但是沒有出實體版本,在這種情況下才會購買電子書,否則我是不碰的。嗯,報告完畢。
公告
最新文章於2016年5月30日新增
- Nov 04 Wed 2015 10:15
為什麼我很少看電子書?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