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最新文章於2016年5月30日新增

目前分類:台北電影節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6/28晚上,電影《迴光奏鳴曲》在台北電影節的首映,我只看了十分鐘,就忍不住想起作家保溫冰用本名發表的作品《霍夫曼》,描寫一名已婚女性逃不出的日子。其中一句話,道盡了主角的生活常態和無奈:「一天又一天,我的一天與兩天無異,與一周、一年,當然也是。」

這部電影,雖然沒有太多顯而易見的喜怒哀樂場景,但是蘊含的張力無窮。一名已婚女性,面對生理變化、工作轉折、長期以來家庭的重擔與難處,卻在照顧鄰床病患的過程中,意外讓自己的心靈慢慢覺醒。最後,她撞開那扇故障的門,也激發了自己的能量,打開心門。

不僅女主角陳湘琪演技高超,男主角東明相的表現也令人驚豔。之前香港電影節活動時,台灣有媒體下的標題是「東明相躺著演」,但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。在沒有台詞的情況下,只能靠聲音層次與高低起伏、肢體動作表達情緒,即使躺著也是要用上全身的力氣,相當不容易。令人比較不忍的是:昨晚導演說拍攝的時候,不僅讓阿東矇上眼罩,還將助聽器給拿掉,讓他在看不到也聽不到的情況下,面對恐懼。即使後來戲拍完,阿東也花了一兩個月才走出這陰影。但我個人覺得他已經很堅強了,換做是我,可能會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吧.......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冰毒》這部電影,今年橫掃了國際間各大影展,好評不斷。片中描寫的是緬甸社會現況。原本務農的家庭受限於社會經濟、天災、戰亂等因素,必須向外另謀出路。男子有點能力的可以到外地打工,沒辦法的只能留在家鄉改行挖玉石、騎車載客;女子則是容易受騙,被賣到中國或其他地方。從劇情內容來看,「冰」(甲基安非他命)這種東西,早已充斥在緬甸許多角落。就算明知那是不好的,也可能無意間就沾染上了.......

另外,男女主角在電影裡,都是在緬甸長大的華人。眾所皆知緬甸這個國家信奉佛教,但可以看得出來,當地華人仍然守著家鄉祖先留下的文化。片中女主角的爺爺在即將過世時,嘴裡就說著:「我要回老家,我家在黃草壩,有螺子、有馬......我的衣服呢?」因為讓臨終者穿上安老衣,正是雲南當地的習俗。男主角王興洪在Q&A裡有提到,緬甸六千多萬人口裡,仍有兩、三百萬的華人在內,只是因著文化習俗不同,在社會上,生活不是很容易,這也是他與導演選擇來台灣讀書及工作的原因之一。

至於缺點部分,我發現有個美中不足之處,就是並未完整翻譯台詞到字幕上。雖然雲南話和我們的語言差異不小,應該很少人注意這個問題,不過當口語內容翻成了平面文字時(舉片中兩個例子):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不太愛看戰爭片。除了不想看到血腥與殘酷場景,還有一點,是因為常有太多誇張、過於英雄式的情節出現。我那經歷過戰爭的老爸,在世時看到這種電影,都很不以為然:「打仗時,求生存與擊垮敵人才是重點,哪裡來這麼多話好講?」

6/30下午看的《空降失落叢林》,從頭到尾沒有字幕呈現,兩位主角的台詞也超少,只能從他們的眼神、表情、動作,以及叢林畫面、戰場音效,讀出他們身在戰地的不得已、恐懼、惺惺相惜。想起映後的Q&A時間,主角之一的莫子儀說:「在新加坡拍攝時,只有我一個台灣人,我本來一直思考要加什麼台詞進去,反正說些什麼導演也聽不懂。後來發現,人在被那樣的環境包圍時,是不會多說什麼話的。」

片中,一位說英語的澳洲士兵,與一位說福建話的華人士兵,語言不通,但是在落難的叢林裡,他們願意彼此掩護、救助。這點讓我忍不住在Q&A時間向導演提問,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?導演Aaron Wilson如此回答:「我是澳洲人,在新加坡修習電影藝術。有機會聽兩地的人說故事時,他們曾提起二戰時期的這一段歷史。我希望藉由這樣的背景,傳達人在拿掉階級、年齡、性別、貧富等差別之後,彼此之間除了平等,還有人的一種單純。我不想講述主角多英勇或日軍多殘暴,在戰場上,他們都只是那個時代裡,身不由己的男孩而已。」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你看到片名,第一個念頭是想到魏德聖導演拍的《賽德克‧巴萊》,也沒關係。因為,這部片的監製之一就是魏導本人;而執導本片的湯湘竹,是魏導拍攝電影時的錄音師。紀錄中裡訪談、拍攝的對象,不是《賽德克‧巴萊》故事裡本尊的後代,就是參與過電影拍攝的賽德克族人。

先說我的感想,是關於「歷史」。任何事情當然都只有一個真相,例如我此刻正在打電腦,絕對不是泡夜店,無庸至疑。但關於後人所看到的歷史:一是關鍵在於「人」;二是看待的角度屬於相對,並非絕對。

如果只看過電影《賽德克‧巴萊》,會不清楚某些故事的發展為何如此,而且也可能將某些人過於英雄化或貶抑化。透過湯導拍的紀錄片,才知道: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一戰到二戰時期,有不少華人往海外逃命,其中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為數最多,印尼當地也有不少。但華人在印度發展的歷史,我是頭一次聽到。感覺起來,如今他們在生活上雖然好過許多,但更多方面,仍然存在著不公與無奈、隔閡........

印度許多華人來自廣東梅縣,這裡客家人相當多,所以說的是「廣東客家話」,跟廣東話、台灣的客家話皆有相似之處。影片一開頭的旁白與幾段訪問,用的便是廣東客家話,我閉上眼睛都可以聽懂他們在說什麼,因為和家父的口音一模一樣。另外,也有從廣東其他地方、山東、湖北等地逃難來此的華人。於是在印度加爾各答的舊城區與塔壩兩個地方,形成了「中國村」(不算中國城,因為人數沒那麼多)。在影片裡可以看到,當地廣播電台會在中國新年時進行相關報導,而新年慶祝活動,也有印度人會從旁參與。

看起來像兩個族群已經融合了,但,事實呢?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後可以算是喜劇收場吧,但這部電影還是讓我感到有點鼻酸。片中的男主角,人際關係並不好,勉強可稱為朋友的兩位同學,也不是平等對待他。讓我想起小學時期,有幾年就是這樣度過的………

指導老師與同學對男主角說的幾句話,我想也值得大家思考,甚至銘記在心:
「就算沒被選入參加,還是要做好日常的基礎練習。」
「爛技術不代表是爛音樂,好技術也不代表就是好音樂。」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唉,整場電影,我至少有20分鐘在睡覺,打破個人看電影從不「度咕」的紀錄........

也無法說是導演不用心,畢竟許多場景有活生生的動物在鏡頭前,牠們不見得都很溫馴,一不小心自己就會有危險。片中導演強調了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凝視動物,例如獸醫師的檢查工作、飼養員的照顧行為、畫家用畫筆描繪模樣、攝影師用鏡頭紀錄影像、標本家用專業器具切割與加工等(當然這種就有點殘忍)........但整部片只是靜靜地使用鏡頭呈現,沒有配樂、沒多少背景音、連人聲都沒出現幾次。或許導演只是單純想表達他要的元素,但這畢竟不是短片,時間一長,加上光點華山的空調實在太舒服,所以大家難免就........XD

這是我在電影節看的最後一場,真沒想到會在這種狀況下結束@@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用影展的獎項來做評斷,這一部絕對拿不到最佳視覺效果、美術設計、造型設計、音效、剪輯等技術獎項,拍攝品質真的很粗糙。而關於演員的詮釋功力,個人也持保留態度。如果不是故事給的含義夠強,我會認為看該片是踩到地雷.......

沒錯,我只提故事的部分,其他都不再評論。這部片提了兩個人性很普遍卻也很殘忍的兩件事:一是人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,二是謠言的暴力。

片中,擔任救生員的旅社老闆之女,因為對許多位溺水男子進行人工呼吸,加上生性活潑,反倒被暗戀她的男子誤以為是遭到脅迫賣身。最後兩者對質時,雙方都只提自己的憤怒與感受,不說明事件主體,反讓整個誤會愈來愈大。看起來有點好笑,卻是我們不得不承認、人性的弱點之一。而位於旅社旁邊的賭場,為了避免開業後生意受影響,反派女主角親自到旅社當房客,對其他客人散佈各種不實謠言,逼得他們一個個退房離開。我看到這一段,只覺得並不陌生,無論是學校、社會,乃至於網路世界,這種非事實卻被大家當成真相的謠言,比比皆是,大家言之鑿鑿,那些事卻幾乎都只是「聽說」的。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