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最新文章於2016年5月30日新增

住在月子中心其實很不錯,不用自己張羅月子餐,不必洗衣服,還有護士隨時提供各種諮詢。那時候我一天吃五餐,累了就睡,恩寶爸沒班時會來看我,照理說,應該算是很幸福。不過,只有兩件事情美中不足:第一是可惜恩寶不在,第二是,擠母乳。

經過了連續幾天的乳頭刺激,到月子中心後不久,我的身體已能開始自動泌乳。在無法讓恩寶吸吮的情況下,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擠出來,以免兩邊乳房變成「石頭」。白天大約三到四小時再擠一次即可,但到了夜間,因為泌乳激素更活躍的關係,每兩個多小時就一定要爬起來擠奶,要是遲個半小時,就得忍著脹痛,邊按摩邊擠……

那時我一晚上都要醒個好幾次,睡眠一直中斷,精神自然會變差。頭兩三天有護士全程指導,順便陪我聊天,還不至於撐不住;後來變成只call我起床、拿個奶瓶來就走了(不能怪她,因為之後有其他媽媽快要入住,準備工作一籮筐)。我忍著睡意,從床上移動到沙發上坐著,邊擠奶邊打瞌睡,有一次還差點把奶瓶打翻,幸好有即時醒來發現。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恩寶在新生兒病房待了近兩天後,小兒科醫師認為他可以開始進食了,於是先餵了些糖水,說確定沒問題的話就要開始餵奶,問題是我當時還是擠不出母奶,沒辦法,只能含淚簽下一張「哺餵配方奶同意書」,心裡很遺憾他吃的第一餐不是母奶。

出院到月子中心後,吃完午餐、做完基本身體檢查,護士問我有沒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地方?我還記得回她的第一句話是:「教我擠母乳,我的兒子在醫院需要母乳!」奉天承運,當時這間月子中心才剛開幕,我是第一個進去住的產婦。因為恩寶不在,也沒有其他媽媽和寶寶需要照顧,所以嬰兒室護士每隔兩三個小時,就會來我房間教我擠母乳,而且是全程陪伴。那天下午雖然努力了幾回,但加起來才擠了20C.C.左右,有點洩氣。護士安慰我:「不要放棄,奶量會慢慢變多的。」

在這裡要順便宣導幾個正確觀念,產婦並不是剛生完,馬上就會有很多母乳,通常都得等一段時間才會開始「脹奶」,快的話一兩天,慢的話五、六天才開始增加奶量也是有可能的,重點是這段時間不要放棄刺激乳頭、按摩乳房,否則身體的泌乳功能會慢慢消失。能馬上一次擠出幾十C.C.的產婦畢竟是少數,尤其是老人家,看到女兒或媳婦的奶只有一點點時,會很怕孫子孫女餓著,恨不得補配方奶給寶寶,令產婦更加挫折!其實就算此時奶的量多,大部份也只能先冰起來存放。新生兒剛出生時的胃,只有一顆玻璃彈珠那麼大,就算過了幾天也僅有乒乓球的大小而已,一次喝不了太多奶,所以千萬不要操之過急。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從知道恩寶進了新生兒病房之後,我就曉得餵母乳這條路,又會走得更加坎坷。

產前我就擔心哺餵母乳會不順遂,尤其一邊乳頭有凹陷狀況,很煩惱孩子會有吸不到奶的問題,還特別去參加母乳教室,學到一種「郝夫曼矯正法」,可以慢慢把乳頭往外拉。我從懷孕二十幾週起就偶爾做幾分鐘,但不敢做太久,因為刺激乳頭的同時,可能造成子宮收縮,對孕婦是有風險的,因此一般都建議三十七週再開始做。如果妳也跟我有相同的乳頭凹陷狀況,記得做這個動作時要時時留意,若是腹部有不舒服的現象,一定要馬上停止才行。

第一次到新生兒病房探視恩寶時,護士就過來提醒,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,特別是對生病的孩子,所以最好能擠一點母乳給他們,等醫師確定恩寶可進食,就能馬上哺餵。講得很簡單,但問題是:誰教我擠?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準備要當父母的人,在生產前多半會考慮一件事:該準備什麼東西?尤其是新手父母,沒經驗,除非有親友幫忙,否則免不了到處查資料、列清單。當然,嬰兒用品廠商有機可乘,怎會輕易放過肥羊?很多嬰童用品店都可以看到「新生兒物品準備須知」的DM,實際上當然是在說:「來吧來吧,不把這些買齊,你就不是稱職的爸爸媽媽!」

真的是這樣嗎?其實,有些錢可以省。

就拿洗嬰兒的衣服這件事來說,市面上有「嬰兒衣物專用洗衣乳」,但價錢比大人的洗衣精還貴許多。能不能省?可以!如果不太髒,給孩子洗完澡後,含有嬰兒沐浴精的洗澡水不要丟,直接把衣服浸泡個二十分鐘,再用手搓一搓、以清水沖淨即可。如果有髒污待清理,老祖母時代就有的水晶肥皂很好用,不怕殘留也不傷衣物,洗得又乾淨,且價格便宜。若是懶得用手洗,都丟進洗衣機處理的話,這系列也有肥皂絲、皂絮、皂粉可以選,一大包可以用很久哩!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愛逛書店。曾經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敦南誠品書店裡,從晚上八點待到隔天早上六點,捷運開出第一班車時才回家;也曾經在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,一口氣看完五本書。買書,更是不怎麼節制,朋友笑我什麼都省,就是買書不會省,對於這點,我倒是從來沒有否認過,家裡的書櫃也因此愈來愈多。每次面對家人疑惑的眼光,我也只好低頭不語,好像做錯事的小孩被父母處罰一樣。

其實小時候的我並不愛看書,特別是姊姊上小學後,一直都拿到各項國語文競賽的前三名,老爸老媽總拿這點來訓我,因此我對文字更沒好感了。小學五年級時,老師看了一下大家寫的作文,決定推派我去參加作文比賽,不知道是不是走了狗運,居然拿到校內的第三名。後來,師長鼓勵我多看課外讀物,有空就到書店去逛逛。當時金石堂剛在淡水設了分店,算是當地最大的連鎖書店(現在好像也還是這樣),我三不五時就去逛一下,沒想到這一逛卻逛上了癮,幾乎每天放學就要去「報到」,零用錢也都存下來用以買書。後來母親抱怨我的小學老師害人不淺,使我們家東堆西堆到處都是書,讓我覺得很過意不去,當時真的有點太瘋了。

到我開始出社會以後,買書已經不會買得那麼離譜,但還是維持著逛書店的習慣。特別是報章雜誌或廣播節目有介紹的書,我一定會到書店去翻翻看,如果有一看再看的價值就會買下來。只是現在手頭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寬裕,所以就算有喜歡的作品,也會多跑幾家書店,看看哪邊買比較便宜,或是查詢一下網路書店的價格,甚至到二手書店去找(講實話,好書或新書如果出現在二手書店裡,我會感到很殘酷,所以每次買下時都有點罪惡感)。不過,我還沒有到因為哪本書暢銷就會去買的地步,無論看書或買書,還是該根據自己的眼光與喜好來判定,強迫自己吞下完全不合胃口的知識,是不會有幸福感可言的。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