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朋友用悄悄話留言,問我是在哪裡坐月子的,怎麼品質這麼差?她之後選月子中心時一定要避開。我必須很老實地說,其實我坐月子的經驗,正面還是多過負面,只是這些不好受的心情,我想如實記載下來。因為如果我會碰到這一些問題,其他媽媽坐月子也可能會遭遇到。寫這些文章不是要批評月子中心,只是要告訴大家,產婦的心情變化很大,情緒也會更脆弱,身邊的家人與朋友除了要留意,還必須多一份體諒才行。
言歸正傳。產後憂鬱症的影響,還可以從另外兩件事看出來。
我生完一個星期後,就開始洗頭洗澡,因為月子餐不放鹽的關係,懷孕期間身體的水分會被排出來,除了多尿,還一直流汗,弄得渾身不舒服。話說有天我洗完澡,打開房門要去倒水喝時,卻聽到從嬰兒室裡傳出恩寶的哭聲,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。那時我心裡很生氣,覺得我把寶寶送去給你們照顧,卻被你們丟著不管,難道他是個隱形人,還是我的孩子根本就不重要?
公告
- Feb 13 Fri 2009 00:00
產後憂鬱症(下)
- Feb 12 Thu 2009 00:00
產後憂鬱症(上)
我認識一位比我大十歲的朋友,她對於「產後憂鬱症」這個名詞,相當不以為然:「我們那個年代生孩子,哪有什麼產後憂鬱症?」相信嗎?她的職業是老師,在學校教授的課程,還是生物與健康教育。
一般人對於憂鬱症,會將症狀誤解為「自己鑽牛角尖、想太多」,卻沒了解到,其實那並不是患者自己願意的。產後憂鬱也一樣,一個平常嘻嘻哈哈的開朗女子,生完孩子之後,一樣可能常流淚、發脾氣、情緒敏感。然而沒有一個媽媽會想碰到這種事,罪魁禍首,是由於荷爾蒙劇烈變動的關係。我很了解,因為我自己就是個過來人……
恩寶一出生就住進保溫箱,對我而言,心理上已是個很大的負擔。他出院到月子中心後,雖然已不再煩惱他的健康狀況,但為了餵奶、要不要吃奶嘴這些事情,數度跟工作人員意見相左,心情更加低落。偏偏又碰上幾個插曲,曾經讓我眼淚狂飆,差點打包行李回家坐月子!
- Feb 11 Wed 2009 00:00
哺乳的衝突
如果妳在母嬰親善的醫院生產,護士指導哺乳時,幾乎都會強調,盡量不要給予寶寶奶瓶餵食,以免發生「乳頭混淆」的情形。恩寶因為一出生就住保溫箱的關係,除了洗澡,其他時間都躺在裡面,連餵奶都是護士把手伸進去餵,不得已只能用奶瓶。出院後,恩寶回到我的身邊學習親自吸吮母乳,還記得那時月子中心的護士都稱讚:「恩寶很厲害喔,含乳的嘴型都對耶!」
但是,看別人哺乳跟自己親餵,畢竟是兩回事。我只能說,外表看來嘴型不對的話,那一定是不正確;但如果看起來都OK,並不能代表含乳姿勢都對了。
親餵母乳兩天之後,我發現右邊的乳頭開始破皮。告訴護士,她卻說應該只是我乳頭皮膚較敏感的關係,沒幾天就會好了。我只能忍著疼痛繼續餵,餵完就用乳汁塗抹傷口,聽說這樣痊癒比較快。然而沒什麼用,我的「傷勢」繼續擴大,不但餵奶會痛,衣服磨擦到也會痛,洗澡碰到水時更痛。仔細感覺恩寶喝奶時的嘴巴,發現雖然他含兩邊乳房的姿勢,外在看來都標準,但實際含進去後卻不太一樣──他含右邊乳房時,是用牙齦在磨擦我的乳頭,如此一來,不破皮才怪。
- Feb 10 Tue 2009 00:00
期待又怕受傷害
恩寶住院一星期後,醫師決定讓他離開保溫箱,只繼續接受照光治療。那時剛好是晚上,我沒去探病,只有恩寶爸帶著相機到醫院幫我拍照。我還記得看到他拍回來的照片時,立刻哇啦哇啦叫出來:「幹嘛不通知我已經出保溫箱了,如果知道這樣,我就可以去給他親餵母乳啊!」恩寶爸白我一眼:「探病時間就半個小時而已,打電話告訴妳也沒用,等妳殺到醫院來都結束了。」唉,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。
隔天早上,當我們將母乳準備好、預備送去醫院時,電話來了:「麻煩帶媽媽的健保卡和寶寶的包巾來,要辦出院了喔!」哇,終於等到這一天了,連護士聽到消息都替我們拍手。到了醫院,分別聽小兒科醫師交代注意事項與護士解說照顧方法,辦好手續,從護士手中接過正在睡覺的恩寶,我輕輕地對他說了一句:「孩子,你終於回到媽媽身邊了……」
但是喜悅的心情沒有維持太久。回到月子中心,護士把恩寶接去洗澡、做身體檢查,我則是趕緊吃完午餐,等著他來吸吮母乳。然而當護理長親自將恩寶送進來時,可能也是想睡覺的關係,恩寶在我身上一副要吃不吃的樣子,弄得護理長看不下去、一把將他抱走:「臭恩寶,你這是要吃還是不要吃啊?阿姨要好好跟你溝通一下喔!」嘿嘿,這招有用,恩寶可能就是怕壞人,終於願意吸母乳。接下來,就是新手媽媽跟護士常有的對話了(這是真的,我身邊哺乳的朋友,十個有七八個都有這種經驗):
- Feb 09 Mon 2009 00:00
為孩子出院拼發奶
恩寶待在保溫箱裡,吸的氧氣從最大濃度,慢慢往下減低,他的呼吸也愈來愈平穩。大概五天後,醫師就開始試著讓他不使用氧氣,只在保溫箱裡觀察。護士告訴我們,恩寶的健康恢復得很快,哭聲愈來愈大,應該再不久就可以出院了──終於聽到我們想知道的好消息了!
但是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。當晚恩寶爸再去探視,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訊息:黃疸指數開始往上飆,必須接受照光治療。於是恩寶的保溫箱裡雖然撤了氧氣設備,但又開了照光功能。記得隔天早上我看到他時,因為光線長時間照射的關係,皮膚乾燥得有點脫皮現象,讓我忍不住一陣鼻酸。
母乳對寶寶健康最好,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:黃疸退得慢。我小的時候,聽說只要新生兒有黃疸,醫院就會要求媽媽停餵母乳;但現在已不再這樣做,畢竟母乳的優點還是多於缺點。只要不是數值一直很高的「母乳性黃疸」,通常都不必停止哺乳,只要多餵一點,加速寶寶體內的膽紅素排出即可。那時恩寶一餐已經可以喝到75C.C.,但我擠一輪最多就只有50C.C.,等於擠三次才夠他吃兩餐,其他不足的必須用配方奶代替。雖然了解配方奶可以讓孩子的黃疸降得更快,但我還是對不能全母乳這件事很懊惱,覺得總不能黃疸數值降了,卻讓健康的恢復速度打了折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