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記得有回跟朋友聚餐,大家閒聊時,我提到現在很多卡通並不適合小孩子看,其中也包括幼幼台、親子台播映的節目,甚至之前也有一個報告,是針對迪士尼卡通做的研究,內容是「不適合孩子看的劇情」,研究出來的還不少!但此話一出,一位朋友馬上跳出來反駁:「沒有必要這樣吧?什麼都給孩子做出限制,這樣真的對他好嗎?」

當我還沒完全理解她說的話時,她已經講起了自身的經驗:買自己的房子,結果父母意見一大堆;想出國,父母會干涉;交男朋友,父母不高興;連上班累了想請個假,都要冒著父母可能打電話「查勤」的風險……說著說著,她的眼眶都紅了,一群朋友趕忙安慰她,自然也沒有繼續關於卡通的話題。

其實,我還是有話想說的,她的經驗,跟我為人母親的做法,是兩回事;但是,這兩件事之間,其實還牽涉到同一個觀念:放手。

一個未滿十二歲的孩子,還沒有學會自律,需要「他律」來引導,父母師長得負起指導與監督的責任。當然隨著孩子年紀增長,父母也愈該學著放手。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:什麼時候該抓著他?什麼時候該放手?

以恩寶來說,他才一歲,雖然可以表達他想不想吃飯、要不要抱抱,卻沒辦法自動「過濾」外來的影響。有著聲光刺激的卡通,對他是「不能抗拒的吸引力」,如果我放任他看「蠟筆小新」,難保他哪天不會學卡通裡的主角一樣當眾脫褲子;若是將他放在「海綿寶寶」卡通前面,讓他一直看到海綿寶寶不斷闖禍、卻用逃避或一堆搜主意來應對的劇情,誰知道恩寶以後處理問題時,會不會也用這樣的模式來解決呢?(順帶一提,新聞有報導,近來兒童門診裡出現愈來愈多孩子需要語言矯正,就是因為他們看了太多《海綿寶寶》,被裡面奇怪的發音影響,到後來反而沒辦法用正確的發音說話。)

我的朋友不一樣。她是成年人,已經出社會工作,見過世面,可以替自己的行為負責。但是父母卻老是把她當成沒長大的孩子,不斷告訴她應該這樣那樣,不可以這個那個──該自由去飛的時候,卻一直被不肯放手的父母關著,誰能受得了呢?

我沒有辦法解決朋友的問題,這恐怕還需要她與父母不斷的溝通才能和緩。我只能告訴她,先盡量保護自己,學會把那些嚴重影響情緒的話語及事件推開;然後接納父母,了解他們可能是受到成長環境或其他事情的影響才會這樣。但是這回對談的經驗,我會一直留在心裡警惕自己:在孩子沒辦法飛的時候,做好指導的角色;在該學飛的時候,就讓他飛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