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一戰到二戰時期,有不少華人往海外逃命,其中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為數最多,印尼當地也有不少。但華人在印度發展的歷史,我是頭一次聽到。感覺起來,如今他們在生活上雖然好過許多,但更多方面,仍然存在著不公與無奈、隔閡........

印度許多華人來自廣東梅縣,這裡客家人相當多,所以說的是「廣東客家話」,跟廣東話、台灣的客家話皆有相似之處。影片一開頭的旁白與幾段訪問,用的便是廣東客家話,我閉上眼睛都可以聽懂他們在說什麼,因為和家父的口音一模一樣。另外,也有從廣東其他地方、山東、湖北等地逃難來此的華人。於是在印度加爾各答的舊城區與塔壩兩個地方,形成了「中國村」(不算中國城,因為人數沒那麼多)。在影片裡可以看到,當地廣播電台會在中國新年時進行相關報導,而新年慶祝活動,也有印度人會從旁參與。

看起來像兩個族群已經融合了,但,事實呢?

◎印度的種姓制度,讓華人從事的皮革、洗衣、中國餐廳、鑲牙等行業,被歸類為不潔淨,所以只能處於賤民的階級(穆斯林在當地的遭遇相同)。印度人會跟他們交易、打招呼,但不會交朋友。以前甚至還出現過「連警察都不會進去」的難堪說法。
◎1947年起在印度出生的華人才能入印度籍,在那之前出生者,即使長久不在中國生活,也幾乎都只能拿中國護照,定期向外僑辦事處報到。當然,沒有印度籍,很多事情都會被刁難。
◎1962年,中印邊界發生戰爭,印度開始出現排華運動。當時許多華人都被抓進集中營關了好幾年。雖未被殺,但早餐只能吃如石頭般硬的麵包,午晚餐吃的更是餿掉的飯菜.......
◎華人在當地,即使已經有了連華語都不會說的第三代,還是看得出來,他們當中極少有人與其他種族通婚,父母一般也不太願意孩子與外族往來。
◎1995年,污染局指責華人在塔壩開設的皮革廠排放廢水,強迫他們搬遷,否則勒令關廠。而都市發展局近年又看中這塊位於新舊城區之間的土地,打算讓建商進來興建高樓大廈,這些華人未來何去何從,還是個未知數.......

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鍾適芳,在映後Q&A中提到,她原本是要和印度左翼導演Mrinal Sen合拍劇情歌舞片(1958年Mrinal Sen曾拍攝電影《藍色天空下》,片中除了提到印度獨立運動,也描寫華人當時的生活),還找了印度團隊請他們先進行前期調查。到了當地才知道,因著華人與印度人長期的隔閡,工作人員完全沒辦法做這件事;加上Mrinal Sen年紀大了不堪體力負荷,所以改為邊調查邊採訪的方式。這段過程中,必須花時間取得當地華人的信任,甚至許多拍攝工作,必須對印度團隊說「善意的謊言」,因為華人家庭不願他們進入......

最近看了幾部片,都給我很大的感觸:
在《冰毒》中,即使男女主角生活在緬甸,還是說著祖先留下的雲南話,守著家鄉的習俗。
在《餘生:賽德克‧巴萊》中,抗暴族人即使被迫遷到清流部落,想的還是他們原有的生長環境,以及祖先的發源地。
在《邊界移動兩百年》中,數度經歷時代洪流的華人,依然努力守著自己的語言、文化。

地域可以被強力劃分,家鄉可能會被迫遠離;但是人心,不會因為這些作為而輕易改變。

PS.《邊界移動兩百年》的完整版有在Youtube播放,可以前往觀賞。
《邊界移動兩百年》完整影片(請按此)

arrow
arrow

    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