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(2006)聽了一場演講,是遠流出版社舉辦、作家傅月庵與張大春對談《天上大風:雜食閱讀動物對話錄》。

其實那晚同時間,龍應台基金會也有一場活動《思沙龍》,不過我沒有分身,最後只好顧此失彼,本來是感到相當扼腕的;但,聽了傅月庵老師跟大春老師的演講,對我來說,像是另一場思沙龍,挑戰了過去的許多觀念。大春老師一開場就提到,雜食閱讀,指的是沒有目的性的閱讀,不是為了成就感,也沒有什麼目標。這句話讓我反思,我自己的閱讀生活,真的是屬於『雜食閱讀』嗎?還是在不自覺中,有什麼樣的目的存在?

傅月庵老師也說明,閱讀是沒有禁區的,什麼樣的書都可以讀,即使再不好的作品,多少也會吸收到一點有用的東西,所以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小孩讀些什麼書;就像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,每個人在閱讀上也會找到自己的方向。這段話,我雖然同意,不過我很懷疑有幾個為人父母的能做到──真的能夠不擔心嗎?

而提起各種媒體上出現的書評,大春老師老實不客氣地說,太多寫書評的,不是作家,就是在教書、出書的學者,背後可能會靠關係、看情面,甚至有利益問題,這樣的書評真的專業嗎?要寫專業書評,就應該只是單純針對書去寫,讓一個有出書的人去寫書評,等於是球員兼裁判的作法。這段話,讓我一時之間愣住了。過去我一直將書評當作一個指標,卻沒想到背後有那麼多的『內幕』;不過,不得不同意這話有道理(只是看來大春老師會得罪不少人吧....)

傅月庵老師則認為,最好的書評叫做時間,絕對不是幾個人說這本書如何如何,就能夠證明什麼的;而台灣已經有太多的書評,卻一直欠缺書介:關於書的起源、作者的背景、作者與書的關係,這些是需要加強的地方。而我個人一直覺得,台灣的出版界,重視書的包裝比本質太多了,很多序言、很多簡介,跟作者本身寫作的精神相去太遠,模糊掉了原來的味道與空間。

演講裡還有太多太多的字句,讓我到今天依然繼續在思考.....

●讀書不是為了記得什麼,而是要用來忘記的。
●我們該為下一代的閱讀、為以後的出版,做什麼樣的文化準備?
●沒有什麼書是非看不可的,即使是暢銷書,即使你身邊的人全都在看,也不代表你得勉強自己去看。
●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?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把電視給拆掉吧!
●忙只是一種藉口,真的有閱讀慾望的人,會想盡辦法找機會。
●請保持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好奇心。
●每個人一生都有許多師友,《天上大風》這本書可說是閱讀界裡的平生師友(這是大春老師推薦的,不知道算不算是替傅月庵老師『置入性行銷』?)

真是一場對於閱讀觀念的挑戰。我個人的收穫,跟大家分享。

PS.《天上大風》,傅月庵  著,遠流出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