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現在世界是個地球村,大家都知道全球都在國際化,大家都知道台灣需要走向國際,所以大家都想盡辦法要國際化。問題是──國際化,可以跟學英文劃上等號嗎?

許多父母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為了怕小孩跟不上國際化的腳步,所以早早就送孩子去學英文。當然我也承認學英文有其必要性,但是有需要在孩子才開始說話識字時,就把他送去學英文嗎?關於這點,我始終打個大問號,特別是觀察到一些現象,更讓我不得不憂心。

首先,有些家長把孩子送進全美語幼稚園,這種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許孩子說中文。老師一旦聽到小孩講中文,應對的方式不是懲罰,就是來個相應不理。某些孩子在這種環境裡,的確在英文上進步神速,但他們的中文表達能力都還尚未被建立完成,除非這孩子將來不在華語系國家成長,否則這樣對他真的好嗎?再說,有些孩子的自信心不夠,英文表達能力不佳,老師一旦不讓孩子說中文,孩子就乾脆來個什麼也不講。這樣一來,豈不是英文沒學到,又錯失學中文的機會?還有一種現象,就是在這種環境下,孩子會產生比較心理,認為『說英文的才是好孩子,不會說的都是壞孩子』,這種狀況,豈不教人憂心?

即使是雙語幼稚園,我也有不少疑慮。所謂雙語,究竟老師是中英文一起配搭,還是『一堂英文課、一堂中文課』?這種教學方式對孩子能產生多少成效?更令人憂心的一點,是全美語及雙語幼稚園,往往只注重語言的學習效果,卻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。我最近就碰到一個家長,她說上小學的孩子,英文雖然好到沒話說,但體能和美術方面卻跟三歲幼兒差不多。而一般幼稚園會做的孩童健康檢查,雙語和全美語幼稚園也常常疏忽到這點。

台灣跟紐西蘭、澳洲等不同,這些國家因為歷史因素,英文是他們的第二種語言,對他們來說非學不可;新加坡則因為有不同人種都在當地生活,必須以英文作為行政語言;但台灣不是英語系國家,英文固然重要,但那畢竟還是外國語。曾經留學美國的知名主播沈春華小姐就直言,生長在以華語為主的台灣,「中文絕對比英文重要。」

再談國際化的觀念。國際化代表的絕對不是只會說一口好英文,還包括我們對國際的關懷、各國的知識交流、國際的文化差異、全球的環境變遷....等。一個孩子如果只會聽說讀寫英文,卻缺乏對國際的了解,那麼,他充其量只是個『懂英文的台灣人』,和地球村仍然有一段很大的距離。

學英文是國際化的重要條件,但國際化是不是只能靠學英文達成?各位父母,請好好想想。

◎延伸閱讀:
1.《孩子,我要你比我更國際:打造前進世界的能力》,周慧菁、齊若蘭、林玉珮、施君蘭  等著,天下文化
2.《我的孩子不會講中文?!》,張湘君  著,新手父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