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長今》劇中有一段,是長今參加要晉升為內人的競賽,因為丟了珍貴的麵粉材料,險些過不了關的情節,當時競賽的主題是「饅頭」。我看到電視播出時嚇了一大跳,這明明就是餃子嘛!怎麼會說是饅頭呢?

查了資料,原來「饅頭」二字最早起源於中國,相傳諸葛孔明率軍打仗,勝利後班師回朝時,突然狂風大作,船隻無法渡江。細查原因後才發現,原來是陣亡將士無法歸故里,心中有怨,因而在此阻撓船隻返航。若要順利渡江,得砍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丟入江中祭冤魂。諸葛孔明不願在戰爭之後又犧牲人命,遂命船上廚師以米麵為皮,內包黑牛與白馬肉,捏成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丟入江中,再設香案、灑酒祭冤魂;剎時風平浪靜,軍隊順利渡江返故里,在當時被稱為「蠻頭」,之後又改名「饅頭」。古時中國所謂的饅頭,是包子與餃子的總稱。

在韓國,現今的饅頭其實就是我們稱的餃子,更小的饅頭則是指燒賣;但在日本又不同,饅頭是和菓子的其中一種。雖然大部份也是麵粉製品,但指的是包餡的點心,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甜點。下次到日本或韓國看到「饅頭」二字時,可別以為有雪花晶亮的白饅頭可大快朵頤,仔細想想再點餐喔!^^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