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最新文章於2016年5月30日新增

身為獨立工作者,我最常聽到的回應是「哇,你可以愛幹嘛就幹嘛」,第二是「在家就能工作真好」,另外還有些人會補上一句「不必面對職場政治,真是羨慕」。但,真的是這樣嗎?

前面兩點,我陸續跟一些朋友解釋過,這裡暫且不提;最後一點倒真是令我哭笑不得。是啊,自由工作者不需要面對自己公司的職場政治,但再怎麼樣還是要跟別人合作。是誰說這種模式就不會有問題呢?我個人的經驗是:麻煩不見得比較少,而且有時候還變得更黑!

無論是過去待在辦公室,還是現在的自由工作,本人身為資深「苦主」,隨便舉都可以舉出一堆例子: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有一種書籍,內容並非完全不曾問世,可能早已在其他報章雜誌、網站出現過,因為頗受好評,所以出版社將之集結成冊。這在市場上也不算稀有的做法,問題在於單篇發表時,主題因為不與其他文章衝突,所以無大礙;但若集結成冊,內容就可能與書名或主軸沒那麼契合,重新整理或改寫過會比較好。

但是──可以改寫嗎?

站在出版社的立場,若能改寫、讓整本書籍符合同一調性,是最好不過的事。只是往往會發生幾種情況: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認識我有點時間的朋友都知道,我在閱讀文字時會有「職業病」,從公開文章發表到臉書個人PO文都一樣,只要看到錯別字,就會忍不住提醒當事人一聲。多數人會說聲謝謝,但也會有碰到以下情形的時候......

「小姐,吃飽太閒嗎?」
「拜託,以後不要再抓我的錯字了。」
「關你什麼事啊?!」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明明用了很多資源、做不少宣傳、心力都投注在一本書上.......但就是賣不好。這種狀況,在出版界有點資歷的人應該都不陌生。大推的重點書尚且如此,更別說沒有全新操作的書籍了(當然,也有幾件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例子)。

曾經有位作者抱怨,他的第一本書由某大出版集團操作與發行,結果沒有紅,反而是同期的另一位作者大賣。第二本書,他狠下心交給另一間出版社,結果賣好幾刷,問我是不是第一間的出版社不夠盡心。我給了他幾個可能性:

1.第一本書的內容不符市場需求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你不是上過劉恭甫老師的《超級創新力》了嗎?為什麼還要參加《創新小學堂》?」
「兩堂創新課,你覺得哪一堂比較好?」

這是前兩天參加完《創新小學堂開學典禮》後,收到的兩個超困難、幾乎算是挖洞給我跳的問題(哈)。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吧:我實在不想給「學無止境」這種八股答案,但創新本來就是一門沒有標準答案、每個人都能創造獨一無二成果的學問。就算換成名留四海的廣告大師 David Ogilvy  或 James  Webb Yang,也不敢說他們已經發想完了全世界的創意吧?我相信每一位老師,因為個人的經歷、所學不同,觀察角度也會不一樣,所以「多學」並非壞事,重點在於有沒有「吸收」跟「練習」。

文章標籤

恩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